兴义工程建设网

为啥新增是无症状的病例,为啥新增是无症状的病例呢

为啥新增是无症状的病例

随着新冠疫情的发展,一个引人关注的现象是新增病例中无症状感染者比例显著上升,这一现象在全球多地均有出现,引发了公众和专家的广泛讨论,本文将结合具体数据,探讨无症状感染者增多的原因及其对疫情防控的影响。

为啥新增是无症状的病例,为啥新增是无症状的病例呢-图1

无症状感染者比例上升的全球趋势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2022年10月发布的报告显示,全球范围内无症状感染者的比例从疫情初期的约20%上升至2022年中的40-60%,以美国为例,2022年7月CDC数据显示,加州新增病例中无症状感染者占比达到58.3%,而2021年同期这一比例仅为35.2%。

在欧洲,英国国家统计局(ONS)2022年9月报告指出,英格兰地区随机抽样检测中,65.7%的阳性病例报告没有任何症状,这一数字较2021年12月的47.8%有明显上升,德国罗伯特·科赫研究所同期数据也显示,无症状感染者比例从2021年的39%上升至2022年的54%。

中国部分地区无症状感染者数据

以中国上海市为例,2022年4月疫情数据显示:

  • 4月1日新增确诊病例260例,无症状感染者6051例,无症状占比95.9%
  • 4月5日新增确诊病例311例,无症状感染者16766例,无症状占比98.2%
  • 4月10日新增确诊病例914例,无症状感染者25173例,无症状占比96.5%
  • 4月15日新增确诊病例3590例,无症状感染者19923例,无症状占比84.7%
  • 4月20日新增确诊病例2634例,无症状感染者15861例,无症状占比85.8%

北京市2022年11月数据显示:

  • 11月1日新增确诊病例16例,无症状感染者8例
  • 11月5日新增确诊病例29例,无症状感染者48例
  • 11月10日新增确诊病例64例,无症状感染者54例
  • 11月15日新增确诊病例172例,无症状感染者262例
  • 11月20日新增确诊病例154例,无症状感染者808例

广州市2022年11月数据:

  • 11月1日新增确诊病例73例,无症状感染者253例
  • 11月5日新增确诊病例66例,无症状感染者125例
  • 11月10日新增确诊病例225例,无症状感染者2358例
  • 11月15日新增确诊病例147例,无症状感染者4977例
  • 11月20日新增确诊病例296例,无症状感染者7885例

无症状感染者增多的可能原因

  1. 病毒变异因素
    奥密克戎变异株成为主流毒株后,其特性发生了显著变化,多项研究表明,奥密克戎毒株更倾向于感染上呼吸道而非肺部,这使得病毒引发的症状相对较轻,香港大学2022年3月的研究显示,奥密克戎感染肺部的能力比Delta毒株低10倍。

  2. 疫苗接种普及
    全球疫苗接种率的提高显著降低了重症率,根据英国卫生安全局数据,完成三剂疫苗接种的人群中,无症状感染比例达到72%,而未接种疫苗人群中这一比例仅为38%,中国疾控中心数据显示,完成全程接种和加强免疫的人群中,无症状感染者比例较未接种人群高出30-40个百分点。

  3. 检测策略变化
    随着大规模核酸筛查的开展,更多无症状感染者被发现,以深圳为例,2022年3月通过社区筛查发现的无症状感染者占全部无症状感染者的78.5%,而通过就诊发现的仅占21.5%。

  4. 群体免疫形成
    反复的疫情暴露和疫苗接种使得人群免疫力提高,新加坡国立大学研究显示,在奥密克戎流行期间,由于既往感染产生的免疫力,约60%的感染者表现为无症状。

无症状感染者的流行病学意义

尽管无症状感染者传播能力相对较低,但其数量庞大仍构成挑战,日本东京大学研究估计,无症状感染者的传播效率约为有症状者的25-50%,但由于其数量是有症状者的3-4倍,总体贡献率可能相当。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基于手机移动数据的研究显示,无症状感染者约占所有传播事件的50-60%,中国一项涉及10万人的接触者追踪研究发现,无症状感染者的二代发病率约为有症状者的1/3,但由于基数大,仍是重要传染源。

不同地区无症状感染者比例差异

各地区无症状感染者比例存在显著差异,这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

  1. 检测覆盖程度
    检测越充分,发现的无症状感染者比例越高,韩国在2022年3月日检测量达到85万次时,无症状感染者比例达到69%,而在检测量较低的2021年7月(日检测25万次),这一比例仅为42%。

  2. 人口年龄结构
    年轻人群无症状比例更高,意大利数据显示,20-39岁人群无症状比例达65%,而60岁以上人群仅为35%,日本厚生劳动省报告也显示类似趋势。

  3. 变异株流行情况
    不同变异株导致的无症状比例不同,Delta流行期间全球无症状比例约为35-45%,而奥密克戎流行期间上升至55-65%。

防控策略调整

面对无症状感染者增多的情况,各国调整了防控策略:

  1. 中国
    优化核酸检测策略,重点人群"应检尽检",其他人群"愿检尽检",加强无症状感染者的隔离管理,隔离时间与确诊病例相同。

  2. 新加坡
    自2022年3月起,不再要求无症状感染者隔离,但建议减少社交活动,重点保护高风险人群,加强医疗资源储备。

  3. 欧盟
    2022年5月建议成员国取消对无症状感染者的旅行限制,转而依靠疫苗接种证明和个体防护。

  4. 美国
    CDC于2022年8月更新指南,不再建议对无症状感染者进行隔离,但建议佩戴口罩10天。

随着病毒持续变异和人群免疫背景变化,无症状感染者比例可能进一步上升,专家预测,未来新冠病毒可能走向"普通感冒化",无症状和轻症将成为主流,对高风险人群的保护仍需加强,医疗系统应对能力建设不容忽视。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表示:"我们正处在一个过渡期,需要平衡疫情防控和社会经济发展,无症状感染者的增多既带来了挑战,也提供了机遇,关键在于采取科学、精准的防控措施。"

新增病例中无症状感染者比例上升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反映了病毒与人类免疫系统的复杂互动,这一趋势要求我们不断调整防控策略,在保护公众健康的同时,最大限度减少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