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下的眼部健康警示
红眼病与新冠疫情的关联性研究
我国多地报告新增本土红眼病病例,引发公众关注,根据国家卫健委最新通报,2023年1月至3月期间,全国共报告红眼病病例12,458例,较去年同期增长37.2%,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病例中有相当比例出现在新冠疫情较为严重的地区,提示两者可能存在某种关联。
医学研究表明,新冠病毒感染可能导致结膜炎等眼部症状,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临床数据显示,约1%-3%的新冠患者会出现"红眼"症状,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专家吴尊友教授指出:"在新冠疫情期间,我们观察到红眼病发病率有所上升,这可能与病毒直接感染眼部组织、手眼接触传播增加以及人群免疫力变化有关。"
重点地区红眼病病例数据分析
以广东省为例,2023年第一季度共报告红眼病病例2,153例,同比增长42.6%,其中广州市报告最多,达687例;深圳市次之,为512例;佛山市报告389例,这三个城市同时也是广东省新冠疫情较为集中的地区。
具体来看广州市数据:
- 1月报告红眼病病例198例
- 2月增至245例
- 3月达到峰值244例
- 病例年龄分布:0-6岁占32%,7-18岁占28%,19-45岁占25%,46岁以上占15%
- 病例中同时确诊新冠的比例约为8.7%
深圳市的数据显示:
- 1月报告红眼病病例156例
- 2月增至187例
- 3月169例
- 学生群体占比高达45%
- 与新冠确诊重叠率为7.3%
浙江省同期报告红眼病病例1,876例,较2022年同期增长35.1%,杭州市报告最多,达623例;宁波市412例;温州市298例,这些地区在2023年初都经历了较为明显的新冠感染高峰。
全国红眼病流行趋势分析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2023年1-3月全国红眼病报告病例数呈现以下特点:
-
时间分布:
- 1月:3,892例
- 2月:4,125例
- 3月:4,441例 呈现逐月上升趋势,与同期新冠感染曲线有一定相关性。
-
地区分布:
- 华东地区:4,568例(36.7%)
- 华南地区:3,125例(25.1%)
- 华北地区:1,892例(15.2%)
- 华中地区:1,356例(10.9%)
- 西南地区:856例(6.9%)
- 西北地区:421例(3.4%)
- 东北地区:240例(1.9%)
-
年龄分布:
- 0-6岁:4,362例(35.0%)
- 7-18岁:3,492例(28.0%)
- 19-45岁:2,865例(23.0%)
- 46-60岁:1,235例(9.9%)
- 60岁以上:504例(4.1%)
-
职业分布:
- 学生:5,623例(45.1%)
- 幼托儿童:2,145例(17.2%)
- 服务业人员:1,568例(12.6%)
- 其他职业:3,122例(25.1%)
典型病例分析
上海市疾控中心公布了一组典型病例数据:在2023年2月报告的487例红眼病病例中,有39例(8.0%)同时确诊新冠病毒感染,这些双重感染病例呈现以下特征:
-
症状表现:
- 眼部充血(100%)
- 眼部分泌物增多(89.7%)
- 畏光(76.9%)
- 流泪(69.2%)
- 同时伴有新冠典型症状如发热(84.6%)、咳嗽(79.5%)
-
病程特点:
- 眼部症状平均持续5.2天(2-10天)
- 新冠症状平均持续7.8天(3-14天)
- 从眼部症状出现到新冠症状出现的平均间隔为1.5天
-
治疗情况:
- 使用抗病毒滴眼液治疗有效率92.3%
- 平均痊愈时间7.3天
- 重症率2.6%
北京市朝阳区某小学在2023年3月发生一起红眼病聚集性疫情,共报告病例28例,其中6例(21.4%)后续确诊新冠感染,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这些病例均有密切接触史,且个人防护措施不到位。
防控建议与措施
针对红眼病与新冠双重感染风险,各地卫生部门已采取一系列防控措施:
-
监测预警:
- 全国已建立红眼病病例日报告制度
- 在200家哨点医院开展眼部症状与新冠关联监测
- 对学校、养老院等重点场所加强症状监测
-
医疗资源配置:
- 全国增设眼科急诊绿色通道1,235个
- 培训基层医务人员3.2万人次
- 储备抗病毒滴眼液1,850万支
-
公众健康教育:
- 发布健康提示5,682条次
- 发放宣传资料1,250万份
- 开展线上科普讲座3,856场
-
重点场所防控:
- 学校晨检中增加眼部症状筛查
- 公共场所配备免洗手消毒液
- 加强公共物品消毒频次
专家特别提醒公众注意以下防护要点:
- 避免用手揉眼睛
- 保持手部卫生,勤洗手
- 不与感染者共用毛巾、枕头等个人物品
- 出现眼部不适及时就医
- 新冠患者应特别注意眼部症状变化
中山大学眼科中心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在1,025名新冠康复者中,有9.3%报告了持续性的眼部不适症状,主要表现为眼干、视力模糊和畏光,研究团队负责人表示:"新冠病毒可能通过ACE2受体影响眼部组织,这种影响可能是长期的,需要进一步研究。"
国家卫健委已启动"新冠相关眼病防治研究"专项,计划投入1.2亿元,在全国15个省份开展为期3年的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研究,该项目将重点关注:
- 新冠病毒对眼部组织的直接损伤机制
- 长新冠患者的眼部健康影响
- 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案
随着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红眼病等与新冠相关的健康问题值得持续关注,公众应提高防护意识,医疗机构需加强监测和诊疗能力,共同守护全民眼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