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义工程建设网

福建工程学院 郑榫,福建工程学院 郑婵

福建工程学院郑榫团队在智能建造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福建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郑榫副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近日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领域取得重要研究成果,该团队开发的"基于BIM与物联网的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已成功应用于福建省多个重点工程项目,显著提升了施工效率与工程质量。

福建工程学院 郑榫,福建工程学院 郑婵-图1

智能建造技术最新发展动态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23年12月发布的最新数据,全国已有超过600个智能建造试点项目,预计到2025年,智能建造产业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福建省作为国家智能建造试点省份,2023年智能建造项目数量同比增长42%,位居全国前列。

2023年全国智能建造发展关键指标

指标名称 数值 同比增长 数据来源
全国智能建造试点项目 623个 35% 住建部《2023年智能建造发展报告》
福建省智能建造项目 87个 42% 福建省住建厅
装配式建筑占比 5% 2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
建筑机器人应用率 7% 3个百分点 中国建筑业协会

郑榫团队的研究重点在于解决装配式建筑在设计、生产、施工和运维各环节的信息孤岛问题,通过自主研发的BIM协同平台,实现了设计数据与工厂生产系统的无缝对接,使构件生产误差控制在2mm以内,较传统工艺提升精度达60%。

核心技术突破与应用案例

团队开发的智能管理系统包含三大核心模块:

  1. 数字孪生设计平台:整合建筑、结构、机电等多专业模型,实现碰撞检测自动化,设计变更响应时间缩短80%。

  2. 智能生产调度系统:通过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控生产线状态,在厦门某保障房项目中,使预制构件生产效率提升45%,材料损耗降低12%。

  3. 智慧工地管理平台:应用5G+AI技术,实现对施工人员、机械、材料的全过程管控,在福州地铁某站点工程中,安全事故发生率下降90%。

根据福建省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总站2024年1月发布的评估报告,采用该系统的项目平均工期缩短15%,质量验收一次合格率达到98.6%,较传统项目提高23个百分点。

行业政策与标准建设

2023年11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智能建造标准体系》,其中引用了郑榫团队参与编制的《装配式建筑信息模型交付标准》(GB/T 51447-2023),该标准将于2024年6月1日正式实施,为行业提供了统一的技术规范。

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最新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智能建造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到2025年,全省培育30家以上智能建造骨干企业,建设100个以上智能建造示范项目,郑榫团队的研究成果被列为重点推广技术。

产学研合作与人才培养

福建工程学院与中建海峡、福建建工集团等企业共建智能建造产业学院,郑榫担任技术负责人,2023年联合培养的126名智能建造方向毕业生,就业率达100%,平均起薪较传统土木专业高出28%。

学院建立的智能建造实训基地配备先进的BIM协同设计中心、装配式建筑虚拟仿真实验室和建筑机器人操作平台,年培训能力超过500人次,根据教育部最新评估,该基地在全国同类院校中综合排名前10%。

未来发展方向

随着"双碳"目标推进,绿色智能建造成为行业新趋势,郑榫团队正在研发基于数字孪生的建筑碳排放实时监测系统,预计2024年底完成试点应用,该系统可精准计算建筑材料生产、运输、施工全过程碳排放,为建筑行业低碳转型提供数据支撑。

中国建筑业协会预测,到2026年,全国智能建造市场规模将突破2万亿元,复合增长率保持在25%以上,福建工程学院将继续深化产学研合作,为行业输送更多高素质技术人才,推动建造业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

郑榫表示:"智能建造不是简单的新技术叠加,而是建造方式的根本性变革,我们将继续深耕BIM、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融合应用,为建筑业高质量发展贡献福建智慧。"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