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义工程建设网

工程造价在决算时的,工程造价在决算时的应用

工程造价在决算时的关键要点与最新数据解析

工程造价决算是项目建设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投资效益和成本控制,随着建筑行业政策调整、材料价格波动及新技术应用,决算阶段的造价管理面临新的挑战,本文结合最新行业动态与权威数据,分析当前工程造价决算的核心问题,并提供实用建议。

工程造价在决算时的,工程造价在决算时的应用-图1

工程造价决算的核心内容

工程造价决算是在工程竣工后,根据实际施工情况对预算进行最终核算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工程量核实:对照施工图纸、变更单等文件,确认实际完成的工程量。
  2. 单价调整:根据合同约定和市场行情,调整材料、人工等单价。
  3. 费用结算:包括直接费、间接费、税金等各项费用的最终计算。
  4. 争议处理:解决施工过程中因变更、签证等产生的费用分歧。

决算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建设方和施工方的利益,因此需严格遵循行业规范,如《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 50500-2013)等。

影响工程造价决算的最新因素

建筑材料价格波动

近年来,钢材、水泥等主要建材价格受供需关系、环保政策等影响波动较大,以2023年第四季度为例,部分建材价格较年初有明显变化:

材料名称 2023年1月价格(元/吨) 2023年10月价格(元/吨) 涨跌幅 数据来源
螺纹钢(HRB400) 4,200 3,850 -8.3% 我的钢铁网(Mysteel)
水泥(P.O 42.5) 450 520 +15.6% 中国水泥网
铝材(6063) 18,500 19,200 +3.8% 上海有色金属网

(数据截至2023年10月,来源:各行业权威平台)

价格波动可能导致决算时需重新核算成本,尤其是采用“单价合同”的项目,需按实际采购价调整。

人工成本持续上涨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建筑业农民工月均工资达5,800元,较2022年增长6.1%,部分地区如长三角、珠三角的技术工种日薪已突破400元,人工成本上涨直接影响决算中的劳务费用计算。

政策调整与行业规范更新

2023年,住建部发布《建设工程造价数据标准》(JGJ/T 454-2023),要求加强造价数据的标准化管理,推动BIM(建筑信息模型)在决算中的应用,部分省市还试点“全过程造价咨询”,要求决算阶段引入第三方审计,提高透明度。

工程造价决算的常见问题与对策

工程量争议

问题:施工方可能虚报工程量,如土方开挖量、钢筋用量等。
对策

  • 采用无人机测绘或BIM模型比对实际工程量。
  • 参考《建设工程工程量计算规范》(GB 50854-2013)进行复核。

材料价差争议

问题:合同约定“按信息价调整”,但信息价与市场价存在偏差。
对策

  • 结合多个权威平台数据(如我的钢铁网、中国水泥网)综合定价。
  • 在合同中明确价差调整公式,例如采用“算术平均法”确定结算价。

变更签证管理混乱

问题:施工过程中变更未及时签证,决算时补签导致纠纷。
对策

  • 推行电子签证系统,确保变更流程可追溯。
  • 建立“变更台账”,实时记录变更内容及费用影响。

新技术在决算中的应用

  1. BIM技术:通过三维模型自动提取工程量,减少人工核算误差。
  2. 大数据分析:利用历史工程数据预测材料价格趋势,辅助决算调整。
  3. 区块链存证:确保变更签证、结算记录不可篡改,提升争议解决效率。

行业趋势与建议

当前,工程造价决算正朝着数字化、透明化方向发展,建设方和施工方需关注以下趋势:

  • 动态造价管理:结合物联网(IoT)实时采集数据,实现决算过程动态调整。
  • 绿色建筑成本核算:碳减排、节能材料等新因素将纳入决算体系。

对于企业而言,建议:

  1. 加强合同管理,明确计价规则和调整机制。
  2. 引入专业造价咨询机构,提高决算的合规性。
  3. 关注行业政策变化,及时调整成本控制策略。

工程造价决算是项目管理的最后一环,也是成本控制的最终关口,只有结合最新市场数据、政策要求和技术手段,才能确保决算的准确性与公平性,为项目的经济效益提供保障。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